2023-10-13
繼抗體藥物、ADC(抗體偶聯藥物)、基因療法等熱門領域之后,核素藥物(以下簡稱“核藥”)領域也受到國內企業的關注,這一稀缺賽道陸續有企業入局。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,今年以來,全球核藥領域共發生18起融資事件,融資總金額突破13億美元。其中,我國共有4起,融資金額合計超13億元。
先通醫藥超11億元的融資引關注
核藥又被稱為放射性藥品,作為一種新型醫學手段,在癌癥的臨床診療中發揮著巨大作用。根據應用領域,核素藥物可分為診斷用放射性藥物和治療用放射性藥物。由于具有高壁壘的特性,布局核藥的企業并不多。不過,廣闊前景已吸引諾華、拜耳、波士頓科學等跨國醫藥企業的關注,并通過頻繁收購進軍核素藥物賽道。
國內市場,東誠藥業、中國同輻、恒瑞醫藥、遠大醫藥、先通醫藥等本土企業均在加速布局。今年,國內核藥領域就有4起融資。其中,先通醫藥超11億元的融資,成為國內醫療健康領域2023年最大一筆融資,引發業內關注。
今年7月3日,先通醫藥披露已經完成超11億元新一輪融資,由國投創業、金石投資等近20家國家隊、產業集團和知名投資機構共同參與。所募集資金將繼續用于診斷和治療性放射性藥物的研究、開發和臨床應用。
先通醫藥是一家專業從事放射性藥物研發、生產、臨床應用與學術推廣的創新型醫藥企業,2014年正式踏入創新核藥賽道,通過獲得美國核藥公司Navidea公司的新型受體靶向放射性藥物Lymphoseek在中國的商業化權利,正式入局核藥領域。先通醫藥在腫瘤、神經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領域布局了10余款靶向治療和精準診斷放射性藥物,整體研發進度靠前,并獲得資本高度關注。
此輪融資的投資方之一金石投資指出,近年來,放射性藥物的精準診斷和靶向治療技術成為全球開發熱點。先通醫藥在該領域研發進度領先,品種豐富,覆蓋全球放射性藥物的主要疾病領域;產業鏈上下游打通,從核素供應到生產配送體系構建均較為完善,具有較強的競爭力。
此外,核欣醫藥、華硼中子今年也分別獲得超億元融資。其中,核欣醫藥研發管線中已經有產品進入臨床試驗,華硼中子的產品則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。諾與醫藥獲得的則是數千萬元融資,其研發產品也處于臨床前階段。
中國核藥市場空間發展可觀
Frost&Sullivan數據顯示,我國放射性藥物年復合增速僅次于生物藥,預計未來5年我國放射性藥物行業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1.4%,于2023年達到78.1億元,是2018年的2.63倍。然而在全球市場中,中國市場占比僅為6%,北美市場達到40%。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放射性藥物使用率仍較低,市場空間十分可觀。
由于核藥存在放射性,且有半衰期的限制,使得行業具有多重壁壘,有較高的準入門檻,市場格局也因此而更加穩定。光大證券研報指出,核藥研發和生產的核前提——核素,大部分都依賴于進口。國內核素藥物的品種數量有待提高,國內研發實力也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,核藥可及性和滲透率較低,空間巨大。
廣闊的市場空間,吸引不少“新鮮血液”的注入。除了中國同輻、東誠藥業兩大國內核藥寡頭外,遠大醫藥、恒瑞醫藥等老牌藥企業相繼殺入核藥領域。輻聯醫藥、晶核生物等此前也都完成千萬級乃至億級的融資。
智研咨詢發布的《2023-2029年中國核藥行業市場競爭狀況及發展趨向分析報告》指出,相比歐美等發達國家,中國核藥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,市場滲透率不高,市場規模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,排除掉消費水平上的差異,對比中美同位素醫療人均支出水平,中國放射性藥物市場預計還有十倍有余的增長空間,未來發展潛力巨大。從市場格局來看,過去五年,得益于頭部企業兼并重組步伐的加快,中國核藥行業市場集中度快速提升。未來,兩家核藥寡頭公司必將繼續兼并重組的進程,繼續擴大業務規模,上下延伸產業鏈覆蓋,使得市場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。